首页>最新动态

《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》发表市委书记、编委主任丁小强署名文章: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开创“十四五”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
来源: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-09-18 15:33:44     浏览次数:10734

    运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创新理念、协调理念、绿色理念和共享理念,调动机构编制资源,解决体制机制问题,推动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、发展和共享发展,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。 

     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。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充分调动机构编制资源,解决体制机制问题,为推动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,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。

    一、贯彻创新理念 推动创新发展 

    机构编制部门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,创新是关键。通过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,已经形成了新的体制机制基础。机构编制工作必须转变观念、创新举措,以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为重点,由审批事务向制度服务转型,由简单增量向盘活存量资源管理转型,由传统管控向主动保 障转型。创新管理方法、方式、手段,有序实施市域编制总量宏观调控,探索开展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层级调剂编制,升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,既保障重点领域发展新供给,又倒逼部门管理创新和结构优化,实现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相互协调支撑。通过创新管理模式,建立起一套机关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情况评估机制,探索一条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。

    二、贯彻协调理念,推动协调发展 

    协调是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。要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既突出重点、抓主要矛盾,又把控总量、综合平衡,为发展的整体性、系统性、协调性提供保障,实现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相互协调支撑。围绕构建“一核三翼七支点”新型城镇化格局,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体制,推动完善适应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。围绕建立政事权限清单,理顺政事管办关系,加强分类指导,推动事业单位完善制度体系,保障规范高效运行,推动机构整合实现整体效应。着眼深化事业单位改革,建立健全协调协同配合机制,发挥好编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,解决好改革的后续问题,巩固好改革成果。 

    三、贯彻绿色理念,推动绿色发展 

   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、执政资源。机构编制部门要强化绿色集约配置资源的意识,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把机构编制配置使用规模控制在合理合规、可持续的范围内,既要做到优化协同高效,又要做到“瘦身”与“健身”相结合;注意加强对编外人员的管控,既要确保编外人员总量得到控制,又要缓解人手不足矛盾,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;继续探索“编制周转池”的创新实践,保障特殊用编需要,为构建创新高地、人才高地、开放高地提供编制保障。各级各部门要转变思维方式,树立向提升管理效能要编制、向提升科技水平要编制、向引进人才要编制的理念,确保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关键处。 

    四、贯彻开放理念,推动开放发展 

    开门搞改革、抓管理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做好新阶段机构27改革与管理实践编制工作的实践要求。着眼研究解决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,探索建立机构编制调研“课题库、 推进库、转化库、达效库”,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基层搞调研、摸实情、找问题,扩大各方面的参与度,集思广益,不断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及时发布有关机构改革动态、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,使机构编制部门工作更加公开化、透明化,实现机构编制工作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。构建开放运行机制,完善机构编制干部行为规范和服务群众的具体措施,推行A B岗工作制度、首问负责制度、岗位责任制、服务承诺制、离岗告示制度、限时办结制度、一次性告知制、一站式服务制、责任追究制度等,树立机构编制部门良好形象。

    五、用共享理念,推动共享发展 

    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以人民为中心是机构编制工作最基本的工作导向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如教育、医疗卫生、食品安全、生态环境等,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,需要在机构设置、职能转变、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。”机构编制工作,必须把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,从机构编制工作角度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。要高度关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解决好环境保护、治安、教育、农业、市场监管、医疗保障、公共资源等机构职能配置、编制管理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和遇到的矛盾问题,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。


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运城市机构编制信息网版权所有

地址:运城市盐湖区河东东街248号 电话:0359-2660370

晋ICP备16001439号-1  |  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227号